博时标普500ETF成交额环比增长39.49%,单日交易额增加7143.58万元
机票价格波动与用户行为的关系
每到假期临近,各种外交平台上都会出现关于机票价格过高的讨论。从帖子内容到评论区,都充斥着类似的言论:“机票太贵了,不去了,涨价那么多,亏你们这么信任,航空公司们实在是太黑了,我劝你们知趣点;XXX,你们看好了,再加价全部卸载……”
看起来似乎愤怒中带着笑意,但这实际上并不是直接的谩骂和推诿,而是一种巧妙而等待的间接表达。许多年轻人将这些评论视作讨价还价的手段,通过“假装”展现出对高价的不满,在OTA平台上购买更优惠、更实惠的机票,以及旅社、景区门票等其他商品。即使在外交平台、电商平台上也成为他们“抱怨”的对象,种种“买不起”“打不起”的帖子司空见惯。
“泣贫攻略”是否真的有效?
对于在北京工作但家乡在云南的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芦苇来说,每次过年回家都要经历漫长的自我折磨过程,不是担心被亲戚问这问那,而是因为路程实在太遥远,“火车太慢,机票太贵,一个受不了,一个买不起”。
当她在小红书上寻找低价机票攻略时,意外地打开了新世界,发现自己的不是步步为营的策划,而是情感丰富的“泣贫”。无论开始和终于是何内容,理念和措辞都是普遍的——“机票太贵了,不去了,涨价那么多,亏你们这么信任,每天看,越看越贵,辜负了我的期待,航空公司们实在是太黑了,我劝你们知趣点;XXX,你们看好了,再加价全部卸载……”
尤其在春节这样的特殊节点,假期时间较长,回乡和出游需求并存,类似的模式在小红书、微博等平台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评论区更是全部都是关于低价机票的渴望。
不过,真的效果如何呢?费心攻击的用户表示,发帖“抱怨”“痛骂”航司和OTA平台后,宗旨航线的机票价格出现了下降。对方感觉很满意,还鼓励大家坚持不去,“至少省了几百块钱呢。”
然而,并不是所有努力的用户都能有所收获,也有用户发现,心仪航班的价格要么毫无变化,要么持续飙升,“一点儿用处都没有”。尽管如此,芦苇还是试着复制粘贴了几条,“看看反应能不能起效果吧,无妨再试,我也没什么损失。”
机票价格波动的原因
从航司设置机票价格到用户的反应,各个平台之间的联系和用户数据共享不够,评论也不属于核心用户行为数据,都是大段大段的出现,很难分析进行推荐。
另外,OTA平台从每张机票销售中赚取的是固定佣金。2016年2月,中国民航局出台了机票代理费新政策,机票价格的调整不会带来更大的收入贡献。因此,平台能够的是让用户尽可能地透明、清晰,回答、科普价格变动背后的原因。这是对用户负责,也是对自己负责。
“宰割”与市场定价战略的关系
然而,从某些用户的角度来看,如果换一家平台查找相同的机票,价格实际上有所下降。“以前没有优惠券,现在却收到了,难说这也是定价机制的问题吗?”
需要归类为大数据“宰割”的概念来解释。所谓大数据“宰割”,是指筹备者利用大数据收集消费者的信息,了解其消费喜好、消费习惯、收入水平等信息,将同一商品或服务以不同价格售给不同的消费者,从而获得更多消费者剩余的行为,简言之,即价格歧视。
航司的动态调价与市场相关。2017年12月,中国民航局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,进一步推动民航国内航空旅客运输价格改革。其中提到,5家以上(含5家)航空运输企业经营的国内航线,国内旅客运价进行市场调整价,由航空运输企业依规自行决策答应。与此同时,《民用航空国内运输市场价格动态规则》指出,进行市场调整价的国内运价,由航空运输企业根据成本、市场供需竞争状况,依照规则适应自主决策实行的运价品种、水准和适用条件。
与传统实物商品的销售类比,传统商场实行旺季原价、淡季打折的销售策略,航司的价格调整也是如此——既有需求延长导致价格上涨,也有需求缩减带来的合理促销,均基于精细化的收益管理而实现稳定。
至于平台的优惠券发放,是属于价格歧视还是市场定价战略的表现,需要管控确定争议。一种情况是,优惠券只改变了实际价格。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、北京市电子商务法制研究会副会长朱巍指出,根据现行法律,平台给新用户补助、推出非定向性的随机补助,和差别化管理的强度等还谈不上价格歧视。
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、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敖土续在文章中指出,根据消费者的海量数据,对其进行消费画像,实行大数据算法推荐定价,在当下管理较多争议。其中,并不是所有的算法推荐定价都为违法,需要根据主体、场景给予个案分析。
总的来说,在外卖平台的机票这一商品种类上,和连带市场品和用户之间的OTA平台,所谓的价格下降,和充斥着“抱怨”的“机票价格攻略”的关系或许并不那么密切。从算法层面来看:首先,评论作为用户行为数据,极其杂乱;其次,外交平台上的评论与OTA平台之间,已经超出了不共平台,前者是与后者用户画像相关程度较低的方式;更重要的是,机票的定价权,不掌握在OTA平台手里,而是由处于上游位置的航司确定。
航司如何为机票定价?价格波动能否代表“价格歧视”?
一位前航司人士认为,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用户和航司共同参与了这一调控。由于供需关系决定价格波动,淡季和旺季相对明显,春节假期、五一假期、国庆假期、暑期假期等节点,热门旅游城市的机票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。“当大家都去买低价机票,它也就不会再低价了。”此外,运力、天气、时间、航班等都会影响机票价格,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。
但是航司实际上并不直接和OTA平台对接交流,其数据系统由航信系统上下。总体来说,航司将座位价格上传至航信系统,OTA平台再进行加载。用户搜索机票时,OTA平台调取机票信息并传输给用户。需要注意的是,实时获取和延迟处理的成本管理强强分离。受限于此,OTA平台的操作顺序是后者。加上机票价格处于变化之中,延迟时间不同,导致用户看到的价格和库存不同,用户质疑和支付时出现的价格和库存也不同。
谈及“抱怨”与机票价格波动的关系,一位从事推荐算法相关工作的人士介绍说,各个平台之间的用户数据共享不足,评论也不属于核心用户行为数据,“评论都是大段显示的,很难解析来做推荐”。
另一位算法工程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透露,推荐和定价算法之间管理“很大分离”。在其看来,无论是搜索还是推荐算法,原理都是让模型预估一个概率,而定价需要形成全面价格,机制更加复杂。
综上所述,表面上的界定需要澄清,实际中的问题亟需管理。用户的“抱怨攻略”,可能只是个别蓄意或许躲避法则的算法,在平台眼前获得更多的偏袒。而平台要做的,是让其尽可能地透明、清晰,回答、科普价格变动背后的原因——这是对用户负责,也是对自己负责。